法门源流
图:周智芬 文:灵鹫山佛教教团
2016/1/29
7980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坛经》
中国禅宗是由释尊捻花,迦叶微笑,於一千五百年前,由菩提达摩渡海东传。又因过去历代祖师们的积极弘化,融合在地思想,不断创新,於唐朝六祖慧能大师,将禅蜕变成具有顿悟特质的禅宗修行法门,有别於南传四念住,及藏传三密加持的禅修方式。
六祖之後,禅宗「五家七宗」兴起,临济兴盛,曹洞次之,因此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清末,曹溪南华寺虚云禅师重振祖庭,系五家於一脉,使得中国禅宗又恢复以往的生气。禅宗禅讲「不假方便」、「顿悟」,常让人摸不着头要如何修行。其实,「禅就是心,心就是禅」。禅宗是基於「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本净」思想谈禅修行。只要你放下妄想、烦恼,你就可以彻见心的真实,明了心的空明与觉照。经由不断地练习、薰修,你将会发现那心的觉照力与灵敏度增加,若能保持一分钟,你就是一分佛;若能生生世世保持,各位就是究竟佛了。说起来道理并不困难,圣凡在一念之间,但是要你愿意去实践。
心道法师的禅修依於临济、曹洞宗风而戮力於实修,终能在临济、曹洞法门的实践基础上,开创「平安禅法」。
平安禅法,源於心道法师早年塚间修及荒山断食闭关实修的体验归纳;以呼吸为下手处,以寂静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为照用,止观圆融,普摄根器。
平安禅法,是心道法师规划的「人生佛教—四期教育」的核心修持主轴,贯穿阿含期、般若期、法华期、华严期的行门体验,也是灵鹫山推广的禅修法门。行者透过平安禅法,可以提升自我反观的能力,内心清明觉照,进而搭配「四期教育」课程的学习,从出离心开始,逐渐长养慈悲心,发起无上菩提心,以此延伸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生命大学习,直至菩萨道的圆满。
禅师提倡「心和平,世界就和平」、「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生命智慧,将2003年开始年度集结的万人禅修,以「九大生活主张」、「断食之爱」为实践方案,延伸为触目遇缘、人人可为、当下圆满的「全球宁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