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的不同层次
图:沈仲怡 整理编辑:刘湘吟
2023/6/28
3508
广纯法师︰《心经》「观自在菩萨」的「观」,和我们禅修的「观」,并不是不同,而是心的层次、心的证悟不同。
为什麽能够「观自在」?因为祂不断「行深般若波罗蜜」,昨晚心道师父也说了,行,就是做,「行深」就是重复、反覆地做。「般若」是空性的智慧。如何得到智慧?要观察到「缘起性空」。「波罗蜜」是指到达自性的彼岸。
我们的船在驶往彼岸的过程中,已经离开此岸了、在河的当中,有很多种状态,可能是凡夫,可能在修行中,可能修到了声闻、缘觉,也可能是菩萨、等觉、妙觉……但都还在河里面,并没有真正「上岸」。真正到彼岸时,是成佛了。
「观自在」,如何能够自在?我们现在修持,就是开始要去做,但我们还没离开此岸,只是想而已,还在想,还没办法真正去「行深」,力量还不足,可能还是凡夫;如果你开始看到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开始,真的开始要离开此岸、前往彼岸了。明心见性是修行根本的开始,叫「开悟」,没有明心,都是盲修瞎练。
从此岸啓程之後,做很重要,实践很重要。经典是让我们印证用的,并不是高高供在那里让我们膜拜。经典上所说的必须要自己亲身去印证,才能从「解悟」到「证悟」。
宝本法师︰《心经》中关於般若的观照,一般我们说观照空性,其实它有几个层次的观照。
一般人做观照,通常会从现象界开始观照起,禅修时因为我们静下来、专注了,所以会照见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般若观照很好的一个起点。我们会看到念头的生起、灭去,下一念和前一念不同了,原本困扰的念头,一闪念就消失了……你会发现︰念头生生灭灭,不真实,是假的!这就是一种般若观照。以前不观照,就以为是真的,所以当它一旦变化就无法接受。心道师父常常会提醒我们︰生活中就要如是观。常常这样观,你的执着性就愈来愈少。
这是一个层次的观照,另一个层次还会往後看一步,就像镜子,我们会观察到镜中的影像生生灭灭。再一个层次是观察到生生灭灭最後的那面镜子,看这面镜子的特性——就如心道师父昨晚说的,就是「明」跟「空」,能照一切,但不黏着一切人事物,是很自在、无挂无碍的。
——2022.10.02 企业禅三 法师答学员提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