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跟人类的仲介者

 图:沈仲怡  文:许凯森  2018/7/3     8140


环境破坏,灵鹫山,生态观察,陈碧芬,植物生态,心道法师,大自然,阳明山,台湾博物馆,

1990年代,台湾经济快速成长,化学工业开发、火力发电厂启用等,台湾钱淹脚目背後的代价是不可逆的环境破坏。在那个年代,民众对於污染公害唯一的行动就是抗争,而荒野保护协会却提出不一样的想法与做法,用美跟良善来推动自然教育,除了悲愤,人类还多了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温柔的革命宣言吸引了许多志工加入荒野保护协会的行列,陈碧芬就是其中之一。

拥有二十多年生态解说经验,目前仍在阳明山国家公园以及台湾博物馆服勤担任解说员,自去年11月起也固定每个月在灵鹫山进行生态观察,再过两年就可以从公职岗位退休的她向我们分享自己走进生态领域的点滴。

热爱大自然 积极投入解说教育
「小时候爸爸会带我们去谷关爬山,看路边的野生兰花,躺在溪谷边的大石头上听水声。」从小就习惯和大自然亲近的陈碧芬,有一次在山中突然惊觉怎麽漂亮的景色好像越来越少,原本只是消极地想赶在美景消失之前再多看几眼,直到荒野保护协会提出「解说教育」,要让大家知道大自然有多美好而舍不得去破获,相当认同这般理念的陈碧芬,就在民国85年加入荒野保护协会成为生态解说员,从海边到高山的所有活动都亲自带领,很忙碌,也成长很多。

陈碧芬在解说员训练毕业之後的植物解读几乎都是靠自修,吕理昌所着的《玉山花草》是她的启蒙书,她说早期的图监只会告诉你这个植物叫做什麽,而这本书却会把植物何时开花、发芽、结果的四季变化都交代的一清二楚。她回忆起第一次亲眼看到高山白珠树,自信地跟夥伴说这就是高山白珠树,却有个声音回应说树怎麽可能长这样。因为一般人以为树都是垂直往天上长的,然而很多高山植物为了抵抗强风,都是趴在边坡或地上,高山白珠树就是其中之一。

环境破坏,灵鹫山,生态观察,陈碧芬,植物生态,心道法师,大自然,阳明山,台湾博物馆,乐於分享亲身经历的感动
热爱爬山却不热衷於收集百岳,陈碧芬观察植物生态,不会给自己排紧凑的行程,也不会特地找什麽物种,选择一座高山,安排较长的天数,在行李放定後,就背着小背包往森林里边走边看。陈碧芬说:「想看台湾的原始样貌,就要到还没有被开发的高海拔山区。」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中央山脉上的南湖圈谷,那是喜爱生态跟登山的人一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在一片山壁上居然找到台湾原生种兰花──奇莱喜普鞋兰,是之前只有在图监上看过的梦幻物种。

每次到山上,身上的标准配备一定会有相机、望远镜、放大镜等,陈碧芬的生态摄影和植物解读一样也是自学,但她拍出来的照片总能说出生动的故事。一次从雪山登山口走到七卡山庄的路上,她看到一颗尖叶槭(ㄘㄨˋ)的果实在阳光下闪耀出金亮的光芒,当时还没有数位相机,无法即时观看拍得如何,她只是尽力把眼见所及的确实纪录下来,照片冲洗出来後做成幻灯片,也成为她日後分享高山生态之美时的重要材料,除了分享照片,也分享她当时的感动。

定期观察灵鹫山生态将近半年的时间,陈碧芬深深感到心道法师的用心,她相当认真地说:「罗汉步道是一个成熟稳定森林体系的缩影,这句话可不是随便乱讲,而是我确定了罗汉步道有成熟稳定森林所应该具备的指标性植物。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成熟稳定的森林要70-80年才有办法形成,而灵鹫山开山至今35年,明显表示在开山之初就没有破坏山上生态,看得出心道法师护生的用心。」

静心观察 听大自然在说什麽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麽地微不足道,大自然不需要人类就可以生存得很好,没有人类破坏则可以更好,但是人类却得仰赖大自然的恩赐才得以存活。陈碧芬依然记得曾在雪山翠池看到一整片玉山圆柏,每一颗的年龄都是以千年计算,她先是震撼,後是感动崇敬,进而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二十多年来风雨无阻的无酬生态观察和解说,若不是真心爱这片土地,怎麽可能做到。陈碧芬将自己定位为大自然跟人类的仲介者,希望将她所认识的大自然介绍分享出去,不只讲生态、讲故事,还教你怎麽静下心来观察,找出大自然要告诉你什麽,她希望让越多人知道大自然的美好,就会有越多人懂得爱护珍惜。

一位优秀的生态解说员所要传达的并非只是走马看花或单纯的景点故事,在讲述环境生态的演化之时,也同时肩负保育教育的重责大任,传达出环境保护重要的核心价值。

你不一定要受过生态解说的训练,也不一定要前往高海拔山区,只要有心,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生态,一片叶子、一朵花、一串果实、一条虫、一只鸟,把心放空,就能装下其他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