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逛菜市场
图:苏蔓 文:苏蔓
2019/7/10
10019
人是会改变的。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传统市场的印象几乎是一面倒的负面观感,脏乱、昏暗、有异味、雨天时潮湿泥泞、夏天时则是闷热黏腻,常常搞不懂明明超市乾净、明亮、遮风挡雨、夏天时又有冷气可吹,母亲为什麽宁愿舍弃清洁整齐的购物环境,却选择我避之唯恐不及的传统市场,直到这些年,母亲因为体力不如以往,采买日常食物与蔬果的重责大任渐渐落在我身上,我才慢慢明了,母亲为什麽总是乐在拥挤、喧闹的传统市场而不疲,连我也喜欢上逛菜市场的感觉。
亮轩本名马国光,是我大学时期很喜欢的一位老师,他在《青田街七巷六号》这本书中描述童年时「靠近青田街七巷六号有两个市场,一个在潮州街,一个在青田街口对面的和平东路上。……许多家庭主妇一天走两个菜场,刚刚在潮州街遇到她,後来又在和平东路相逢。倒也不全是她们好运动,而是比比价,见见老友。很多的社交活动就以菜场为中心,大道小道的消息都在这里流通。谁家有喜庆,谁家夫妻怎麽样了,是不是又有流行感冒了,都从菜场得知。」
见见老友、从事社交活动并不是母亲及现在的我喜欢上传统市场的原因。母亲喜欢上菜市场的原因很简单,除了习惯,就是食材较新鲜、能买到超市没有的东西。我喜欢上菜市场的原因是它不造作的庶民气息及商品应有尽有,不仅能买到各式生食、熟食与蔬果,还能同时享受逛街的乐趣,一趟路出门,吃的、穿的、用的,全买到了,且价格比商店、百货公司便宜许多,很适合我这从事费劲、报酬少、收入又不稳定的自由文字工作者,现在偶而回想,还真不明白以前为什麽都在百货公司买衣服,除了贵,还是贵,过季了,一样成为退流行的过气服饰,穿也不是丢也不是,真是花钱又自找麻烦!
以前父亲常为了隔天的早餐面包,搭公车到不同的面包店购买,就只是为了买不同口味的面包,父亲的举动常让我不解,面包就是面包,住家附近买一买就好,何必那麽费时又费力。没想到已到父亲当时年纪的我,也做起了相同的事,只要时间可以,我也会搭着公车跨界到各地上菜市场,一来在不同的菜市场可以买到不同的食材,二来是可以感受不同的菜市场文化,例如:东门市场有精致贵族味、南门市场有南北味、大稻埕太平市场有满满古早味、民生西路的双连市场有国际观光味(常见日本游客)、天母士东市场则文青味洋溢、永和永安市场因邻近台湾图书馆而多了书香味、板桥黄石市场因紧邻林家花园与慈惠宫而古蹟味盎然…,不同的市场都反映了当地的特色与样貌,生活感十足,非常有趣。
我喜欢上菜市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喜欢在城市各角落游走,一点一滴深入了解我居住的城市,尤其是老社区、老街道、老市场、老商店,一砖一瓦都是历史、都是记忆,那才是最贴近这块土地的气味。
2017年7月15日日本杂志《BRUTUS》在当期的《台湾专辑》,将台南国华街传统市场的日常街景放上封面,有许多台湾网友按赞,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台湾街景上了外国杂志封面很丢人,两方意见在网路上因此引发激烈论战。
美国传奇诗人狄更生说:「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十九世纪英国名诗人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道出美的真谛是「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灵鹫山心道法师亦言:「用清净心看世间,世间即清净。」
《台湾专辑》封面如果在我还以貌取人的年纪刊载,可能也会觉得是家「丑」外扬,但是在现在的我眼中看来,传统市场就像是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是最不矫饰、最自然美的存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