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废弃做得到 5招让塑胶从生活里消失
文:蔡百蕙
2019/7/24
7322
有感於塑胶垃圾造成的环境危害,国内外有不少的零废弃生活达人,已身体力行无塑生活多年,最知名的当属美国的会计师部落客Beth Terry,她从2007年起撰写部落格分享减塑妙招,後来回响太好,扩展成更齐全的网站《My Plastic Free Life》,上面的减塑挑战专区还吸引了许多来自英国、法国和新加坡等16国人士参与,定期每周上传生活垃圾总量纪录,互相比较、督促。
台湾的零废弃生活达人则有在台中开猫旅馆的吕嘉龄和她先生,从2016年1月份开始,2个人加7只猫一个月的垃圾量竟然只有「104公克」!(去年台湾人均每日垃圾量是1.13公斤)
让她下定决心展开零废弃生活的是一趟澎湖之旅,「沙滩上看到很多保特瓶、塑胶袋、甚至连冰箱都有,」想到丢弃到垃圾通的垃圾都有可能出现在海里,让她回来之後更有动力让垃圾减量。
吕嘉龄认为,过零废弃的生活一点都不难,而且力行环保还可以省钱,「很多以前买的东西都够用了,现在会因为需要才买,不再因为想要而买,」每个月可以省下1万5到2万块的开销。她建议,一般人不妨以省钱为动力尝试零废弃,会发现从省钱开始,可以有不一样的生活改变,「当一个有意识的生活者,而不是当一个无意识的消费者。」
综合她们与其他无塑生活多年的达人经验,以下整理5个展开减塑(无塑)生活的妙招:
1、永远记得自备购物袋
这大概是所有无塑达人的第一招起手式。人难免有时候会忘记或者进行不预期的消费,而面临使用塑胶袋的状况,建议在随身包内携带可折叠的轻小型购物袋,就可以避免不小心要用到塑胶袋的情况。
如果还是忘了或者购物袋竟然不够用,请随机应变,善用你的t-shirt或其他随身物品,变通一下,很可能就找到其他的盛装物品方式。
养成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之後,不妨挑战下一步:「使用自备的食物袋」。
国人外食人口趋近8成,早、午两餐的外食族更突破千万,平均每人每天有1.2次的外食机会,外带食物时,如果买的是汤汤水水,大概至少会拿到3件塑胶(内袋、外袋和封口绳),纸制的便当盒和汤碗内层还有一塑胶淋膜,无法回收,汤碗还会附上一个塑胶盖。
外食可自备的食物容器选择非常多,可使用不锈钢或玻璃餐盒、矽胶食物袋和可重复使用的天然蜂蜡保鲜膜等等。
2、自备水瓶 (放弃瓶装饮料)
携带个人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出门前先装满,不论在办公室或健身室,往往很容易随时补充。建议选择不锈钢、玻璃或陶瓷材质,不仅易於清洗,盛装酸性或高温的饮料也不会产生毒素。
自备水瓶不仅仅是为了友善环境,更有利於个人健康。瓶装水使用的保特瓶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阳光照射或高温影响,释放出塑化剂等有害物质。
习惯携带水瓶之後,不妨试着减少饮用其他的瓶装饮料,市面上的茶饮、可乐和果汁等等,都装在全新的塑胶瓶里贩售。台湾人年均用掉45亿个保特瓶,即便只减少1成、等於4500万个保特瓶,也是极可观的减塑量。
3、自备饮料杯、餐具和吸管
比起瓶装水,自备饮料杯的减塑量也非常可观。据统计,台湾人每年喝掉10亿杯的手摇饮、6亿杯的外带咖啡(冷饮杯还要用到塑胶杯盖),建议外带咖啡或饮料时,自备可重覆使用的饮料杯。
如果一开始不容易记得或者临时想喝,无塑生活达人Terry建议,可试着循序渐进,她当初也是从要求店家不给杯盖和吸管开始,现在则是如果忘记自备杯子,就强迫自己去找可以提供马克杯或玻璃杯的饮料店,透过这个略为麻烦的过程,让自己下次记得自备杯子。
此外,根据「荒野保护协会」发表的2015-2018之净滩废弃物数据,「吸管」已连续3年稳坐台湾海废十大排行榜之第3名(每捡拾1万件海废中,就有近1300支吸管),台湾人一年的实际消耗量则是30亿支。目前市面上已开发出不少的替代品,玻璃、不锈钢、竹子或纸吸管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随身携带的餐具则选择更多,耐用的不锈钢等之外,也有麦梗等制成的可生物分解餐具。要淘汰每年用掉的45亿双免洗筷并不难。
4、在传统市场购物,创造无塑厨房
厨房是家中一个充斥塑胶用品的角落,各种食材的包装往往免不了用到塑胶袋。幸好台湾还算相对容易找到传统市场,可自备容器轻易买到无包装的新鲜蔬果以及肉品等食材,回家料理一顿减塑大餐。
如果要进一步做到无塑,还可以自备容器到无包装商店采购,食材之外,连清洁剂都可以用多少买多少。
新北市三重区的老社区里就隐身了这样一家无包装商店「Unpackaged.U」。创办人黄尚衍是位7年级生,在2年前以减少浪费为初衷,开了这家店,无论是个人盥洗用品或保养品、调味料、零食或柴米油盐酱醋茶,希望大家用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要求顾客自备容器,连带地也减少了垃圾。
去年7月底,「Unpackaged.U」公布了开店一年的成果报告:「舍弃以往的消费模式後,各位U粉一同为地球减少了近2000公斤的垃圾,包括1060公斤的塑料、450公斤的铁铝、400公斤的玫璃,还有塑胶淋膜纸器14公斤。」在粗浅的数字之外,也看见了顾客对惜物和永续概念的支持。
5、浴室减塑,改用竹牙刷
个人卫浴用品中第一个被检讨、也可以轻易做到无塑的就是牙刷。以平均3个月换1支来计算,全台湾每年丢掉1亿支以上的塑胶牙刷,最容易减塑的小动作就是改用竹牙刷。
如果到浴室检视一圈,会发现更多消耗性的个人卫生用品,都不免用到塑胶,要进一步挑战减塑,很多达人会连牙膏(用小苏打粉等取代)、沐浴乳(改用香皂)和洗发精(用洗发皂)都全部换掉。
香港的环保工作者Natalie就是其中之一,她研究以不同的100%天然食材,例如橄榄油、精油、盐和果皮等自制洗发水已经6年,期间也不时开工作坊传授如何裸制洗发水,但她坦承,自制洗发水其实颇为复杂,「因为头发很敏感,小小的环节出错就变成灾难,」即便当面在工作坊中传授,也要用足1个半小时仔细教学她才放心。
她最後的建议是没时间上课学就去裸买,自备容器去购买无包装的天然洗发精。
要减塑看似麻烦,却也没有想像中的困难,当然,几乎每个无塑生活达人都建议,减塑要循序渐进、不逞强,才能够贯彻到底,而不是中途放弃。如果觉得减塑生活很孤单,想让减塑生活更有趣,可以考虑加入「不塑之客」脸书社团,近20万个成员,每天都有许多「不塑之客」分享各种轻松做到的减塑生活实践。
灵鹫山心道法师亦言:地球的生命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生态严重破坏,地球暖化、空气和水资源等都被污染,人类的科技把地球破坏掉,消费主义把地球资源浪费掉了,整体生态系统都出问题。当地球无法承受、无法启动自癒的时候,它就会把整个文明摧毁掉,一切重新开始。
聪明的人用加法追求人生,智慧的人则用减法享受人生,知道什麽是需要、什麽是想要,一层层去除,只留下需要的,少了造成烦恼的欲望,也利益了共生的大自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