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力量大

 图:苏蔓  文:苏蔓  2019/7/31     11662


陪伴,母亲,灵鹫山,心道法师,咬不断的思念,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岸见一郎,背包客

有位朋友从年轻时候就是背包客,经常一人四处游玩,尤其是逢年过节或是连休假时,更是找不到人影,即便是结婚成家了,及年纪渐长後家里也有年长母亲需要陪伴、照顾,依然玩心不减,经常藉着工作之名,行玩乐之实,把老母亲晾在家里,也不觉得有什麽不妥。

朋友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趁现在还不是太老,要好好打拼一下赚大钱。」「趁现在还走得动的时候四处多走走,免得将来走不动了後悔。」还时常不忘告诫我:「不要老是母亲长、母亲短,你要自我一点,不要想那麽多,想怎样就怎样!」但我的困惑是:「你让母亲独自一人在家,她不是很寂寞?」朋友的回答是:「应该是吧,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朋友。」我又问:「你的母亲不是比你更接近快走不动的时候了,为什麽不趁母亲现在健康还可以,带着母亲一起出国玩?」朋友稍稍停顿了几秒後回答:「一起出去玩很容易吵架,真走不动时可以跟团!」朋友的回答让我愕然。

然而最经典的对话是,有次朋友打手机邀我出去喝咖啡,我告诉朋友不方便,因为当时家里只有我跟母亲在,我出去就只剩母亲一人,如果她需要帮忙什麽的,就没人可以代劳,朋友的回答是:「喝半小时就好,这段时间就叫你母亲好好坐着或是乖乖躺在床上,你很快就会回去。」我很难相信耳朵听到的话,更难相信这句话是出自认识许久的朋友口中。当然,这通电话最後的结果是挂掉、挂掉、再挂掉!

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在《咬不断的思念》这本书中指出,「我们的社会已经忘记什麽也不做,只是静静陪在对方身边的力量了」。

《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一书作者岸见一郎表示,他在照护父母的过程,「常常觉得自己什麽也没做,尤其是父亲睡觉的时间变长之後,我更是觉得自己什麽忙也帮不上…就算父亲醒来时,我所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准备三餐和打扫无障碍厕所。…母亲失去意识後,我所能做的只剩洗衣服和清理排泄物,其他时间都在看书…。」读了鹫田清一这段文字後,岸见一郎深有感触,「因为和父亲在一起时,绝不是什麽也没做,父亲醒来时我有很多事要忙,就算是父亲睡着了或是在发呆,我也不是什麽都没做,静静陪在身旁就有意义,就是一种贡献。」

在这篇名为「待在身边,就是一种支持」的文末,岸见一郎这麽写着,「有一天,我对父亲说︰『既然你整天都在睡觉,我就不用过来了吧!』父亲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没这回事,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入睡。』」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我身上。

母亲经常会问我一句话:「明天你有要去哪里吗?」有时必须外出一整天办事时,临出门前跟母亲说:「我要出门了!」母亲的表情都有点怪怪的,我就心里有数,母亲其实是希望我能待在家里,就算当时还有其他家人在、就算我在家里大多数时候也是忙着做家事、看书、写稿、画图,不完全都把时间放在母亲身上,但是母亲就是觉得安心。

记得有一次晚上洗好衣服准备晾衣服时,朋友又在LINE上叫我,问我可以聊聊吗,我说我正好要晾衣服,有很要紧的事吗,然後朋友开始叙述最近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完全忘了我要晾衣服这件事,我又不好意思打断,就这样LINE了一个多小时,等我晾衣服时已是晚上十二点多了。我边晾衣服边忍不住心想,当朋友正在为工作苦思对策时,我却正做着日常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究竟哪件事才是重要?谁才是幸福?

晾好衣服,我到母亲床边看看母亲是否睡得安好,黑暗中,望着母亲那衰老却仿如婴儿般熟睡的脸庞,一种细微但深切的幸福感在内心深处源源不绝涌现。

这些年许多事的认知和价值观都与朋友出现极大差异,既然对话难共鸣,轻似风、淡如水反而是最好的距离。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很想告诉朋友——灵鹫山心道法师言︰「孝顺不仅要照顾父母的身体,还要照顾他们的心情。把他们的身体、心情都照顾好了,他们就会很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