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物交心,跟地球对话

 图:Emma Chavez  文:中安  2020/6/9     3561


一日三餐,食物,农夫,心道法师,地球,多元共生,慢食

时序进入小满,当梅雨使我们寸步难行的同时,雨水也正滋养了大地,让夏季的水库饱满充盈。理所当然的雨水、阳光和空气,也正孕育了每一天支持着我们的食物。

一日三餐或少量多餐,我们每天被「饮食」这一件事围绕着,因为,再简朴的生活,都少不了餐食,不过,我们每一天花多少注意力在吃进去的食物呢?

无论是高级餐厅、咖啡店、自助餐或小吃店,放眼望去,人们一边滑手机一边进食,聚餐的人在谈天中不自觉的咀嚼着,还有人乾脆打开笔电,右手操作滑鼠、左手把食物塞进嘴里,没能来得及看清自己吃进去的是什麽,也没能细细品味每一道菜的风味,食物便从餐盘消失在嘴里。或许,我们与食物互动最多的时间,是刚上菜时的拍照,以及点餐时在彩色menu前的抉择。

食物从哪里来?从我们最常吃食的米饭来看,它的前身是水稻,农夫在种稻之前,要先评估自己的农地适合什麽样的品种,接着划出一块小小的区域种植稻种、培育秧苗。为了让秧苗生长顺利,插秧前的水田会先打入天然的肥料,农夫们才会开始将秧苗整齐的插入田中。

秧苗生长的过程中,依环境或生长状况,要时常除草或施肥,这时候经验很关键,在细心照顾四到五个月之後,稻子总算开花结穗,从欢喜收割到真正成为食用米,还得把潮湿的稻谷烘乾,完成碾米。

农夫、土地、日照与雨水灌溉,还有精米的包装、运输、烹调,我们吃进去的米饭,是上百个日子的酝酿。每一颗洁白饱满的米粒,都是在大自然的支持下,俱足了好多人的努力才能成就的,无一例外。

打开饭锅,阵阵米香中有着我们从未踏上过的土地,未曾见过的农民,有着总是理所当然的、时刻伴着我们的阳光、空气、水,有着运输业者的汗水,也有着温馨烹调的店家或家人。

这每一口的米饭,滋养了自己,让身体充满活力,让我们有了面对明天的体力,即使昨日的挫折使今天沮丧,但是,当我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琐事、不思不想地充分感受这每一口吃进去的菜肴,闭上双眼,感受自己仍然在众人与地球母亲的支持之下,有了成长茁壮的可能性,然後,又能够开始对明天充满期待,对世界怀抱着感恩之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李绅在仍以农立国的唐代,以笔墨挥洒了自己的情怀,那些生活中短暂的用餐时光,日复一日的餐食小事,却是农忙者的心血与生命。

回到步调快速的现代社会,或许连「慢食」都是一种奢侈,如果能提醒自己,在一日三餐的时光里,放下所有的思绪干扰,透过食物与万物连结,就算只有十分钟,我们也能在这十分钟里,放下自身的执着,模糊了自己与他人的界线。

心道法师常提醒我们「多元共生、相互依存」,今天,就从一餐饭开始,唤醒自己的觉性,练习跟食物对话,用更广阔的视野,看见食物时如何串起了生命,以及地球孕育众生的深刻之爱,那麽,我们便能由此生起智慧,我们也真正成为了地球母亲的孩子,成为滋养众生万物的一份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