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遇缘,尽是般若
图:沈仲怡 整理编辑:刘湘吟
2024/5/29
3531
每一次禅关,我们都要平常心,不要把上一次的觉受带到这一次来。讲得很容易,大家也都知道,实际要做到,不容易,心里还是会有落差感。但不管怎麽样,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心的锻链、提炼,透过这样的练习,你会看到自己的心。
在大家的分享中,也许你会发现︰原来别人遇到的问题,也是我所遇到的问题——也许是过去,也可能是未来。有问题、有状况并不是不好或很糟糕,这是打坐的必经过程,也许是身体的问题,也许是妄想、妄念,或看到幻相……这些都是禅修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只要放下就好,舍弃掉对那些东西的贪爱、贪玩,不要去玩那些东西、抓那些不对的东西,而是要自我调整、回到方法上。久而久之,慢慢地你就会知道,什麽才是我们要去抓的。
师父的平安禅法,是从「寂静修」里面去提炼我们的觉知。刚开始大家对於「聆听寂静」还不是很熟悉,不是那麽会「听」,可以先从呼吸法入门,先练习专注,等到专注力够了,再进入「听」。
寂静修,源自於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我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就要「一门深入」,不要丢掉,不要换来换去。「听」到後来,「觉所觉空,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心就会「上合十方诸佛」——同一个体性,「下化一切众生」——会起悲心。这是观世音菩萨「寂静修」的修行过程。虽然我们还没到後面的阶段,但只要一门深入、不断练习,就开啓了生生世世的愿力与连结。
早期师父是教我们「寂静修」,直接去听,但发现这样太深了,大家都不懂,根器不够,後来师父把他几十年的修行经验淬湅成四个步骤,引领大家由浅入深,就是今天的平安禅。
如何把座上的觉知清楚,延伸到座下的生活中?首先你要先放下在禅堂里的体会、体验。不是把禅堂里的体验延伸到生活里,而是要把觉知提出来、带到生活里。说来容易,做到不容易,需要功力,功力是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就是要不断练习,练到熟能生巧,就会变成生活上的习惯,只有一个,触目遇缘,全都是般若,都离不开我们的心。
—2024.03.31精进禅廿一 二七解关 广纯法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