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脑及身体错觉

 图:Andy Fu  文:刘湘吟  2019/3/13     4789


禅修,大脑,自我,医学,哲学家,核磁共振

「自我」是什麽?它存在吗?如是,它存在於哪里?大脑?还是其他地方?……

关於「自我」,过去千百年来除了哲学家形而上的思索、辩证,近代科学发达以来,在科学界也引起许多探索,而在医学领域,由於「自我」的概念与实体所在涉及对许多疾病的了解与治疗,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出现。

2018年11月26日,阳明大学心哲所「自我、无我与轮回」课程邀请台北荣总教研部主治医师杜培基来分享对於「自我」的理解与想像。

用「脑照」追查「自我」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杜培基自言「对人类大脑的运作一直很感兴趣」,而近三十年,是「人类对大脑运作研究的黄金时代」。虽然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在〈齐物论〉中提到了「无我」的思想︰〈齐物论〉一开头就提到一个叫子綦的人,他无所事事,整天只是坐着,抬头仰天,徐徐地呼吸……庄子认为这是一种理想人格,因为子綦是个「已经丧失了自我」的人。在庄子看来,「没有自我」(无我)才能真正保存自我(有我)。

但科学家们可难以接受这种说法。「以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存我』(自我生存)是最重要的。有『自我』的概念、能够分别自己与环境,对於生存是必要的。」在科技发展、新的仪器不断推陈出新後,许多科学研究者以功能性的「脑照」(脑影像)试图看看大脑中是否有「自我」的存在。

从1990年起就有许多这类实验,实验者让受试者回答问题,题目里有判断自己和判断他人的,并观察受试者在回答判断自己的问题时,大脑的什麽区域特别活化?结果发现是内前额叶。而回答判断他人的问题时,顶叶较活化。

然後科学家又问一个问题︰大脑在作用时才有「我」吗?或是什麽也不做的时候也有「我」?能用脑照看到吗?

之前研究者倾向「看大脑较活化的区域来验证自我的存在」,但1997年的研究显示︰「大脑在工作时,有些区域的活化度确实会较高,但另外有些区域的活化度会降低;而什麽也不做时,大脑有些区域又特别活化。」也就是自省、自我觉察的区域,在大脑不工作时特别活化。

禅修影响大脑结构
研究者发现,人的大脑有一个预设网路(default mode network),在没有工作时最活化;当有工作时大脑去忙了,预设网路的活化度也随之降低。

研究者也发现︰当外界没有刺激时,自我最明显;当外界有刺激,个体必须去应对、工作时,自我就不明显了。

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禅修静坐会影响大脑结构,而且是有利的影响,「尤其对脑岛。」脑岛是多功能区域,非常重要。

「思觉失调」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以前叫精神分裂,约占1%人口比例,「主要是幻听,幻视很少。」而「自闭症」大家更不陌生,「自闭症是患者对自我相关的处理出了问题。」

早期研究者想找到人类意识的神经基础结构,渐渐发现︰它在大脑的哪一个位置似乎不那麽重要,「可能是一个模式计算的复杂网络。」

「自我」的重要徵状就是对自己这个个体的存在有认知,尤其是量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也就是说,我们不会把坐在旁边那张椅子上的人认为是「我」。而着名的出体经验研究与橡胶手实验,却显示了自我位置与自我意识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而且经由操弄可以产生错觉。

研究者发现︰自我位置/自我意识是大脑模式(model)计算的结果(注︰model是功能网络/神经网络的计算法,用於讯息处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一些条件改变,它也会改变。许多相关实验已证实︰藉由视觉、触觉和大脑前庭位置等输入讯息的条件操弄,会影响大脑输出。

关於身体错觉的探索
而12月10日台大哲学系教授梁益堉也来到课堂上,以《Body Ownership and the Self》(身体归属感与自我)为题做分享。当代心智哲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有密切互动,梁益堉的研究主要以跨领域的方式,结合分析哲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来探讨知觉与自我意识的特性。

在这堂课中,同样也提到了「身体错觉」这个主题。为什麽在实验条件操弄下,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在另一个位置?为什麽对不是自己的那只橡胶手却产生了如同是自己的手一样的反应?

事实上,在大脑对身体产生这些错觉的同时,并不否认自己的身体/手也同时还在原处——也就是说,这种身体的归属感并不是互斥、只能有唯一一个,而是并存的。

要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呢?我感觉我有两个身体、三只手?……梁益堉介绍去年(2017)台大神经科学与哲学实验室在这方面的实验,结果证实︰「身体的位置(body location)和第一人称观点的位置(first-person perspective)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两个身体的感觉是可能的。」而我的身体在哪里?取决於身体的位置和第一人称观点的位置交互作用的结果。

法国现象学哲学家Merleau-Ponty(莫里斯•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但这两个角色是互斥的,一次只能是一种角色,而梁益堉不这麽认为︰「身体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而且是可以同时经验到的。」

「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若论自我在大脑的哪里?……谈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需要清楚的定义、分类,把自我分成多个层次,一一去做MRI(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形成一个系列,才可望比较完整。」阳明大学心哲所教授洪裕宏这段话,或可视为目前对科学界从大脑入手来研究「自我」的最佳注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