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水资源

 图:Pixabay  文:郑有妡  2020/2/19     4084


塑胶,廖桂贤,心灵,水资源,环境,节水

与廖桂贤老师进行对话之前,知悉老师对与水环境的研究深刻,求学至进入职场,旅居过不同城市,於是我们的对话从不同城市的环保作为开始。廖桂贤老师从美浓到台北,尔後旅居美国西雅图、德国柏林、日本札幌,又到过新加坡及香港任教,接着才回到台北。丰富的旅居经验佐以关心环境永续的角度,她是如何看待各地对於环境保护的呢?老师说,我们往往以为所谓的先进国家做得比较好,但其实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在後端的资源回收,应该更往源头去看「资源的使用」,以日本来说,我们都认为日本把资源回收做得很好,但日本有非常多过度包装的情形,这其实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那台湾呢?台湾说实在把资源都使用得很彻底,我们更应该要去思考:把资源榨乾後,我们还要留下什麽给下一代?

从不同城市的观察切入,继续谈谈我们所居住的台湾,我们的话题聊到台湾近期的「全国水环境改善计画」,这是一项由经济部研拟的计画,其中的水环境建设包含「水与发展」、「水与安全」、「水与环境」,愿景便是与水共生、共存、共荣,这对多数的读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太切身相关的事情。廖桂贤老师与台湾河溪网的夥伴们,从7/27-8/8之间进行了对「全国水环境改善计画」的体检计画,实际到各县市勘察这项计画的後续发展,从新竹开始、宜兰、苗栗、台中、嘉义、高雄、屏东跑透透,勘查的地点包含海岸、渔港、码头、生态景观公园等等,根据「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计画执行程序」、「设计」等面向评分。所有勘查的结果也都公开至台湾河溪网的脸书粉丝专页上,其中有几处让人赞赏,还有更多使人失望,失望的包含施工品质不及格、说是改善水环境却只有改善了建筑环境等,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拆除了多余的渔港。

水利相关的业务主要涵盖两个大方向:治洪防灾、民生用水。民生用水方面,台湾其实已经大量使用水资源,我们该思考的是过度利用的後果、未来还能否有这麽高品质的水能用?而在治洪防灾方面,过去随着技术发展,人们习惯方便的环境,不能接受淹水的我们,想尽了方法防堵河川,如此循环导致人们与自然环境越来越远,甚至因为钢筋水泥的加强,让河川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全球各地逐渐意识这个问题,例如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改造绿地,使绿地容纳雨水的功能更强,欧美如美国西雅图、丹麦哥本哈根、瑞典马尔摩、澳洲墨尔本等都是很好的典范。政府进行环境改造之初,一定都有支持与反对的两方声音,经过一些挣扎与挫折,让居民们看见城市改造後的优点,就能获取更多改造空间。

塑胶,廖桂贤,心灵,水资源,环境,节水

谈到水资源,廖桂贤老师自己的日常生活除了节水之外,也为水资源议题倡议写作、经营台湾河溪网、进行学术研究等,不过如果我们不是环境相关的专家学者,该如何开始呢?老师说:其实多数相关组织的志工也都不是环境专业背景的人,如果有兴趣,可以参加演讲、活动、城乡河溪论坛开始,或者就走进山林里的小溪吧!花上一点时间坐在小溪边,感受小溪带来的美好,一条没有被破坏、整治的小溪能滋润一旁的大树,带来树荫使我们凉快。小溪里有大大小小的石头能带来漂亮的水流,还有乾净沁凉的溪水。如果我们过度破坏、整治,小溪不那麽自然了,溪水脏了、失去树荫,这里还会是我们想来的地方吗?有机会想想「一条自然的小溪」与「一条被改造的小溪」之间的差异,我们便知道有很多能努力的地方。

在对话过程中,我问了老师「所以退回原始的状态是比较好的吗?」老师解释:「原始」的状态是不存在的,如果要说「退回」,更好的说法会是「修复」,因为我们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过去这段时间的人们已经过度使用环境,使环境受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使环境恢复健康。例如:以前大家刚开始使用塑胶袋时认为这是很先进的行为,後来大家开始意识到对环境的伤害,所以现在逐渐减量使用塑胶袋,这是一种「退回」吗?我们并不是在退步呀,反而这其实是一种进步。

时间轴不断往前推进,人类与环境的互动频繁,许多研究都显示,人类是需要亲近大自然的,生活周遭有越多自然元素会对身体、心灵发展带来正向助益。甚至有些医生会将「亲近大自然」当成一种药方,要病患到野外走走。人类发展至今,「经济」与「环保」并非孰轻孰重更非对立的两端,而是人类发展需要与大自然同行,正是希望人类的永续发展,我们更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廖桂贤老师也在访谈的最後告诉我,现在的环境已经受到过度使用,即使不进一步破坏,也已经伤痕累累,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留下一个修复过的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