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超越自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的故事

 图:Andy Fu  编辑:刘湘吟  2020/7/6     5406


诺贝尔奖,与自己和解、超越自己,田中耕一,

不知道您听过这个故事吗?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真人真事,主角是一位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他用了16年时间,与自己和解、超越自己……

「误打误撞」的成功
田中耕一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那年他43岁;而这位只有大学学历(还留过级)、相亲相了二十多次才结婚、一直是公司里基层职员的男子,可以说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竟然得了诺贝尔奖!这在当年轰动了日本。

怎麽回事呢?其实,当年他被诺贝尔奖评奖单位从国外打电话告知︰「祝贺您和另两人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勉强听懂了自己的名字、诺贝尔奖等几个英语单词,他应付了几句就挂了电话,心想︰诺贝尔奖和我有什麽关系?「是恶作剧吧?! 」

但得奖是事实。消息传出後,很多人都在打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得主是谁?神通广大的媒体找到了田中耕一所任职的公司(岛津制作所),蜂拥而至去采访;糊里糊涂的田中也才弄明白︰原来,是自己14年前在实验室里的一次「误打误撞」,使他意外得奖。

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发明了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简单地说,田中发明了一种在分析蛋白质一类的大分子时,用雷射照射而不会损坏大分子的方法。

田中耕一坦言,这个发明是出於意外,「由於我对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不知道目前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太可能通过这个方式被离子化。在实验室中操作时,我不小心加错了试剂,把甘油滴进了钴试剂之中……因为想到钴试剂蛮贵的,丢了太浪费,所以也拿来做测试,结果误打误撞成功分离了生物大分子。」

当年,田中曾把这个意外的成果发表在一份刊物上,然後,平平淡淡地又过了14年,直到2002年,突然的荣誉来临。

「诺贝尔奖是我人生痛苦的开始」
田中耕一大学毕业後本想到心仪的Sony公司上班,但未被录取,後来才进了岛津制作所;他在岛津制作所也并不惹人注目,一直默默地工作。曾经公司想升他职,他却因为想继续留在第一线做研究而婉拒了,直到他意外获得诺贝尔奖那天,都还是一名基层职员。

获奖之後,公司为他追发奖金,并设立一个以「田中」命名的研究室,还想升他职,但都被田中以「想专注研究工作」为由回绝了。别人不明白,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地说︰「诺贝尔奖是我人生痛苦的开始。」

意外成名後,媒体采访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而在镜头前,田中耕一从来没有得奖者的欣喜欢悦,甚至在一次采访中当外国记者问他「这时最想做什麽?」时,他的回答是:“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独处)之後的十几年,田中几乎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曾经在NHK的采访中,田中道出了心声:「为什麽我这种非化学专业的人能拿诺贝尔化学奖?我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麽能配得上得诺贝尔奖的事,我只是因为专业知识缺乏、把不该混合的东西混在了一起……这样也能算是诺贝尔奖得主吗?」

田中竟然比所有质疑他的人还更质疑自己!除了被这「冒名顶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 )干扰外,诺贝尔获奖也为田中的工作、生活带来现实的困境:「得奖後,整个社会、所有人对我有过大的期待,大到我怎麽也做不到……」

看到这里,真不禁要为这个老实的可怜人长叹一声!人生,真的是祸福相倚,是福?是祸?怎麽说?

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
但这奇特的因缘,也是生命的课题、生命的挑战。
得不得诺贝尔奖是其次,怎麽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16年里,田中依然每天穿着一样的工作服在岛津制作所做研究。
他回归了自己从事医学研究的初心,致力於研究一种可以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使疾病更容易被发现。

不消说,这十几年间,巨大的压力必然是有的,来自自己和他人的质疑、揶揄也是有的。终於在16年後的2018年,田中耕一再度接受媒体采访——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拿出了研究成果︰只凭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检测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徵兆。

此时,年至六旬的田中耕一头发已花白,但镜头前的他,不再是16年前的不安,而是带着从容、自信的神情。

这个老实人很了不起,他用16年,与自己和解、超越了自己。

很喜欢这个故事,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