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修心,世界更美丽

 图:灵鹫山佛教教团  文:中安  2020/10/7     3466


宁静,禅修,心道法师,佛法,快乐,痛苦,镜子

心识映照出我们的世界,心若良善,处处都是善缘,心若无爱,围绕身边的总有冲突和失落。

外面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所有景象如实的存在着,与我们共舞的缘分,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样貌,端看自己是否有所期待、有所执着,能否不试图去掌控、去形塑成特定的样子,好让自己觉得满意或不负所托。

生活中有太多想要达成的目标,学历、经历、房子、车子、名气、财富……,是心之所向,是生活之必须,然而,一旦我们毫无觉察的执着於这一个个的目标,去彰显自己的价值,便是企图拿外头的饰品,来装饰内在光洁的自性,只往外求而不往内修,背离了修道之路。

身外之物,看似能保障我们的生存,却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爱,不能帮助我们脱离烦恼。爱从哪里来?如果渴望父母之爱,先学着主动对父母给出爱;如果渴望儿女真心陪伴,先自问曾经的付出是否无私无碍;如果渴望被社会需要,得停下来面对自己,我是为了服务他人而存在?还是为了求得他人的肯定?

心若向外看,不顺心的是总能接踵而来,好不容易突破了一道关卡,歇了一会儿,新的挑战马上又来了,在这样的循环中,人生好苦,因为问题永远解决不完,人生永远没能安适下来。

那些跌宕的不是外境,而是我们的心。想要被肯定於是付出,确实被认同了又付出更多,一次又一次,越陷越深,却忘了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麽被肯定才能感到快乐?」、「是我的心渴望被肯定吗?」「这个心在哪里?真实存在吗?」

唯有在宁静之中、在禅修之中,才有机会去调伏恐惧,调伏这个心。那些由心识投射出的幻象,是如此真实的驱动我们,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我们的起心动念,究竟是来自无明恐惧,还是明知明觉?无明中生出的,是有所求还是无所求的爱?如果能让自己回到宁静的状态,我们要不断的自问,去看懂自己的心,是在玩把戏?还是生出了慈悲?

「心就是佛法,心就是快乐,心的本身,就是离开一切痛苦。」心道法师总是如此与我们谈「心」,「心」能觉得很苦,也能真正离苦,端看我们是否愿意为自己的心多做一点功课,辨识自己是出离或是逃避,就算逃避了,是不是仍愿意持修,每天把心静下来,去看见自己的闪躲,直面恐惧,直到不再为它所困,直到越过它而生出了慈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心识是爱,也是烦恼之源,一旦决心去面对它,时时刻刻去观照它,那就是对自己的慈悲,那无妄的心,也是成就美丽世界的最佳风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