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的省思与契机

 图:沈仲怡 编辑:刘湘吟  2016/9/21     6550


灵鹫山,平安禅,心道法师,禅修,宁静,环保,慢食

 

「民以食为天」,「食」可说是每一个人生命中不可回避、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您听说过「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吗?过去30年来,慢食从出版、设立大学到开发全球通行的饮食指南App,从各个面向追求更好、更乾净、更公平(good, clean and fair)的食物,对全世界的正向影响力逐步扩大;慢食的发起人Carlo Petrini曾获《时代杂志》评选进入欧洲英雄榜,「他改变了我们对吃的想法!」英国《独立报》则形容他是「一个掀起世界革命的美食家」,2013年,他更获颁联合国环境类奖项的最高荣誉《地球斗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台湾社企流网站特赴义大利专访这位世界级领袖,听他剖析全球粮食供给困境,也请他以过去30年的经验为台湾提出建议。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

 

Petrini:全球都在面对食物生产链失灵的问题,各地解决方法不同,但其中共同的议题是食物主权。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各自的文化、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饮食习惯,主导自己的农业发展。其中的关键就是在地生产者。过去15年,在地经济由於全球化及大规模生产盛行而不断衰落,到了现在,我们开始看见大规模生产所伴随的问题︰土壤、地球、水资源、人类健康都被破坏,影响太大了!全球消费者都无法忽视。从结果来看,过去10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了70%。上千年来人类生产的传统文化都在这15年破坏殆尽,这不是一场灾难吗?

 

问:但大规模生产、全球化的产销看似是趋势,在地生产者大多为小农,他们还有机会?

 

Petrini:我们必须回到过去的传统,鼓励小农生存。方法有两个,首先是为小农创造更好的收入,第二是解决通路的问题。否则小农永远是弱势,没有力量。


这其实不只是市场的问题,这是一国政府的政治选择,我认为政府应该要介入。尤其是必须支持青年入农。优先该做的是创造青年入农的可能性,像是借贷等政策的支持。根本作法则是提高他们的收入,这问题再往下看一层,就是食物的「价值」在现在的产销体系中不见了,一切只剩价格。

 

问:什麽是食物的真正价值?


Petrini:在地生产者往往采取友善土地的耕作法,而好的农作生产是有外放效益的,包括乡村的环境、人的健康、家庭的价值等。但因为我们看待食物都只剩「价格」,刚刚提到的那些都不见了,於是在地生产者的价值被低估。

 

我们要记得食物在我们的历史、在地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它怎麽形塑我们的文化?为什麽台湾的饮食习惯会是现在这样?这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才会说,支持在地的生产系统,是一个文化上、政治上的选择。

 

问:但现实情况,至少在台湾看见的,是大部分的消费者跟生产者都跟着市场价格决定买什麽、种什麽,这该如何解决?

 

Petrini:要开始对本土的农业历史做研究,找到需要保护、延续的耕作传统和生产方式,同时透过教育传播给大众。这会帮助在地市场的建立,让消费者与生产者产生更多的互相了解,引发更多互动。简单说就是学校教育要推广在地生产的认识,并且重新赋予在地农食文化中本来的价值。

 

问:你怎麽看待「科技」在这议题之下扮演的角色?

 

Petrini:科技给了自由,不管是对生产者、消费者都是。科技的使用让生产者得以直接跟市场对话,在大的产销体系之外,能有机会独立生存。同时,我们在全球看见另外一个趋势:在地市场、小农市集的兴起,追求在地生产的食物。

 

当代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两大趋势结合在一起,不能把网路科技拉离在地生产。而且这个科技工具必须是开放的,否则解决不了全人类的问题。慢食大学即将开设的新课程,就是成立在地农夫的商店,让学生练习用网路去和市场沟通,不管是实体的互动还是网上的关系都要维持,这是与大集团对抗的唯一方法,毕竟他们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我们已经看到新的同盟开始出现了,透过网路连结,从草根发起的消费者运动集体购买、支持了在地小农的发展。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人还是只看价格,但世界正在变,对食安的恐惧、对环境的在意,加上青年世代对文化认同的迷失,这些都带动了愈来愈多有意识的消费者。大家对产品的认识更多了,也看到除了价格之外的外部成本,最後是我们都开始懂得了「便宜的代价」——我们终於都清楚了,对食物付的钱少,花的医药费可能更多,修护环境的成本也更高。10年前我说的话也没有人听,如果我当时去台湾,应该也没人理我吧?

 

问:你已经奋斗了30年,现在,你是更乐观还是相反?

 

Petrini:时候到了,群众会倾听,年轻人会带来改变,他们会愿意接受挑战。因为全世界都面临一样的问题︰既有的生产体系不再有效,健康受到威胁,环境不再被尊重。

 

但太多的利益与这些想要改变的意愿对抗,包括基因改造公司、跨国农业公司、食品加工业等,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利益,不会在乎外在的环境,而且他们都拥有庞大的预算,用广告来影响消费者。但消费者的意识会是重要关键。一旦消费者不再被动、不再将自己处於弱势,巨人将不再主宰一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