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也是力量

 图:Andy Fu 文:吕政达  2016/8/23     5081


灵鹫山 平安禅 心道法师 宁静运动 心宁静 安静

 

所有人格特质里,「内向」大概被贴上最多的标签,父母如果形容孩子「内向」,指的多半是不擅交际、害羞、无法交新朋友等负面的意思。在一个只要求成绩和表现的社会里,「外向」受到欢迎,「内向」却是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质。就看「害羞」这两个字传达的意象吧,「害」本身就不好了,「羞」上半部是「差」的一半,下面是「丑」,什麽意思?难道「害羞的人格」就是「差劲的小丑」?

 

「安静」的力量其实不逊於「行动」

 

近代心理学里,「内向」的理论可上推到荣格,但这几十年却有负面化的趋势,许多专书都在教人如何「远离内向」,但1997年开始有研究为「内向」翻案。有人就主张,现代的社会充满行动、要求动作,就好像电视新闻一定要有画面那样,把每个人的生活都填得满满的,却失去了内省和向内观照的特质。父母受到时代潮流影响,也用许多活动把孩子的生命填满,却让他们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人格面向。譬如,父母们会互相赞美孩子「成绩好」,却不会觉得「会思考」是值得赞美的事。

 

心理学家苏珊凯恩的新书《安静:在停不了话语的世界里内向的力量》,则使用「高度敏感者」来取代「内向」的定义,根据她的研究,「高度敏感者」(highly sensitive persons)的人属深思型、喜欢做事慢慢来、敏觉外在刺激、较多情绪反应、需要独处的时间。以前我们提到「内向」,总偏重在这群人的社交能力,却忽略了内在的特质,或许,这也是从家庭、学校、媒体到社会,总是一片吵杂聒聒噪噪的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其实早就提到,「内向」并不等同於「害羞」,凯恩发现,即使「高度敏感者」里也有30%属於社交活跃者。「害羞」的孩子是畏於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声音,但「内向」的孩子却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他们通常也较能够维持专注力,是这个过度表相、只注重表面成绩的社会所真正需要的。

 

成长的过程里,许多「内向」的孩子一直遭到误导,认为自己这样子是有问题的,是不对的,但心理学家开始发现,「安静」的力量其实跟「行动」比较起来毫不逊色。

 

或许,给你自己、给你的孩子一个停下来思考的机会吧,「内向」或「外向」这种简单的分类,已经不足以形容人格特质了。在「缓慢教育」变成一个教育的新观念後,我们应该想想,如何让孩子和你自己,也能培养出「内向的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