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图:徐胜雄 文:刘湘吟
2017/6/30
12743

圆通宝殿毗卢观音圣像左右两侧新立了四座枯木,一日,心道法师来到圆通宝殿,弟子请问心道法师为何放置这四座枯木?心道法师说︰「寂静。枯木就是没有什麽希望,内心也要没有什麽希望,这样心才会寂静。」「你不枯是不能……」
弟子︰「要心枯,才能活?」
心道法师︰「心枯,人才能活。枯枯看就知道。」
顷刻,心道法师又说︰「《金刚经》有八大金刚。我们这个禅堂,四颗石头加四根木头,就是八大金刚,等於是它们变成护法。」
弟子问︰「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吗?石头和木头……」
心道法师︰「石头就是叫做安定,木头叫做枯寂。」
其实,历史上也有与「枯木」有关的禅宗公案︰
衡州华药智朋禅师,俗姓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出家後投洪州宝峰惟照禅师座下。
宝峰惟照禅师曾自题画云: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噫,你是何人?
宝峰惟照禅师与焦山净因枯木法成禅师是同门师兄,皆于芙蓉道楷禅师座下悟道。一日,智朋禅师来到焦山,枯木法成禅师看到宝峰禅师的这一自题画赞,赞叹道:「今日方知此老亲见先师(芙蓉道楷禅师)来。」
智朋禅师听了非常纳闷,向法成禅师请益,「何以从画赞中见出此老亲见先师来?」
法成禅师道:「岂不见法眼拈夹山境话,曰:『我二十年只作境会』?」(宝峰禅师的自题画赞中,表面上看全是境语,但若作境会,即辜负了宝峰禅师的一片心意。禅宗讲,见色即见心,心境一如。若将心境打作两截,即堕凡夫境界。)
智朋禅师经法成禅师这一点拨,当即契悟,欣喜道:「元来恁麽地(原来是这麽回事)!」
法成禅师道:「汝作麽生会?」
智朋禅师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法成禅师知他已彻,遂印可,并嘱咐道:「直须保任。」
智朋禅师应喏,并礼拜。
南宋绍兴初年(西元1131年),智朋禅师开始出世弘化,先住衡州(今湖南衡阳)华药,後往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天宁,末後又迁居清凉。退居後,明州太守再次邀请他留住清凉,但智朋禅师呈偈太守婉言谢绝。
偈云:
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
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
不久,智朋禅师便无疾而终。
明朝憨山德清大师也有诗云︰
少小离乡不记家,回思往事总堪嗟;
故人犹想儿时面,枯木难开旧日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