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禅何惧挨香板

 图:周智芬、沈仲怡  文:刘湘吟  2019/10/5     8284


禅堂,禅修,香板,警策,平安禅,「禅师皇帝」雍正,玉琳国师,灵鹫山无生道场

远从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起,禅法便在人间传布,时至今日,现代生活愈发纷扰、快速,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爆量讯息与内心的空虚成正比,「禅」更是成为现代人销融世俗烦恼、重回生命原点的灵性清凉帖。

为了因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性,禅法修习也开了许多方便之门。许多人都有过打禅的经验,也许是七天、三天或一天,甚至只是一炷香、十几分钟……禅法的活泼,是佛法的慈悲,但若论到汉传佛教中禅堂的规矩,其实是非常严谨、森严,比诸世界上最严格的学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多少规矩呢?古人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三年,都学不完全部规矩。

当然,禅堂里多如牛毛的种种规矩,都有其道理,都是为了帮助人开悟的。禅堂是选佛场,古时要能进到禅堂里坐一支香都是很不容易的,非大福报、大愿力者,难以踏入禅堂。

而今,禅堂的大门几乎是向所有人敞开,这是诸佛菩萨悲悯现世众生而广开方便,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了大门之後,如果想更进一步学习、成长,就要对禅堂以及禅堂规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七日开悟——香板的由来
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和木鱼。今天先来说说香板。

香板,是呈长扁平形的木板,一般长约四尺二寸,上宽下窄。当坐禅行者出现怠惰、昏沉、妄想、姿势不正……等状态时,予以警醒之用。依使用时机不同,香板也有不同的名称,有「警策香板」、「清规香板」、「巡香香板」、「监香香板」等。

禅堂,禅修,香板,警策,平安禅,「禅师皇帝」雍正,玉琳国师,灵鹫山无生道场

关於香板的源起,历史上有这麽一则故事︰

清朝的「禅师皇帝」雍正,自玉琳国师(即玉林通琇禅师)处受习禅法,玉琳国师圆寂後,雍正皇帝四下探寻玉琳国师的传承者,时还未开悟的天慧实彻禅师在高旻寺领众,诸山大德都认为他可接玉琳禅师衣钵。

雍正皇帝於是召见天慧禅师,问道︰「你是国师嫡嗣,还识国师宗旨否?」

天慧禅师说︰「我有瘌痢头在。」(注︰天慧禅师头上曾经长满瘌痢 )

雍正皇帝手执宝剑,追问道:「割却你瘌痢头又如何?」

天慧禅师听言惊恐万分,无言以对。

雍正皇帝又说︰「君无戏言。宫中有禅堂,限你七天,发答不出此语,必割却瘌痢头。」

天慧禅师於是被软禁在宫中禅堂。自有人在禅堂外看守,每天报时——今日已第几天。

刚开始天慧禅师还能勉强静心打坐,日子一天一天过,他不禁愈发着急,他心知︰七天期限一到,若没开悟,一定会掉脑袋。生死关头,全身神经不由紧绷,他一刻不敢懈怠,精进坐禅,但因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打瞌睡,为了打起精神,他就在禅堂里快步走,直至愈走愈快跑起圈子来……

到了第七天,因为跑得太急,一个不小心脑袋撞在了柱子上——突然他豁然大悟。

他走出禅堂,要求见皇帝。

雍正皇帝一见他便道:「且喜你已识得国师宗旨。」

天慧禅师後呈颂三章,其一云:「拳头不唤作拳头,换却时人眼里眸。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世界海中沤。」

据说,这就是禅堂里行香、跑香的由来,而香板的起源也从这个故事而来︰香板的形状有如一把剑——警策之剑,用来警励、鞭策行者:若不努力求开悟,就吃这一剑!而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此「剑」象徵智慧之剑,提醒行者以金刚慧剑斩断无明妄想。

供养香板,不可思议
今年起,灵鹫山无生道场的禅七(含)以上课程,开始适度地、逐步起提起禅堂的规矩,譬如迟到的学员可能会被罚跪香,打禅时昏沉或犯了规矩可能会挨香板……许多人很不习惯,害怕的,反感的,也有人精神压力大到失眠、便秘……

其实这是不了解香板真正的意义,把它和「处罚」直接连结;而被处罚意喻着丢脸、没面子。

禅堂,禅修,香板,警策,平安禅,「禅师皇帝」雍正,玉琳国师,灵鹫山无生道场

比起怕挨香板,也有许多人认为挨香板是一种加持,因执香板者心中没有杂念,从定当中下香板,而接受香板者也具足虔诚与信心,心生感恩,如此挨香板,就可以消业障、增福慧。在允许要求下香板的道场,有些人还喜欢主动要求挨香板。

「下香板都是有技巧的。香板打下去,不但被打的人精神会清醒过来,还有畅通气脉的效果。」西安卧龙寺禅堂班首师父道金法师说︰「禅堂里的香板是『供养香板』。你坐得不好要打,有时候你坐得特别好也要打——不管为什麽打,都是帮助你、对你有益的。香板一下去,你的各种妄想、念头一下子飞掉,空掉……那个不可思议!」古往今来,许多大成就者都是在因缘成熟时、香板一落即为助道的殊胜因缘。

说到底,什麽挨打不挨打、丢脸没面子云云,端赖这一念心的出发点与用功程度。

进了禅堂,就把世俗的一切,丢到禅堂外吧!

好弟子,何惧挨香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