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消费就是布施

 图:Andy Fu  插画:陈佳蕙  文:颜 静  2019/12/2     6494


佛陀,布施,六度波罗蜜,大智度论,平安禅

我在网路上读到一则代人祈祷者、代人流泪者的讯息,写着:「消费即布施:『我知道我花的每一块钱,提升个人生活品质。我知道我花的每一块钱,直接或间接分享给每一个人。』」

离开网路,我的思绪继续沉浸在这个「消费即布施」的论点。我确实想像过,从小到大,我花掉的钱,从我手上递到他人手上的每一张钞票、每一块钱,後来都到那里去了?在人间的交易、传递间,说不定从我身上流出去的钱,曾经到我身边,後来又再度离开?

你可能听过的励志故事:有人将他赚到的第1 张千元钞票裱框,表示不忘本。日後这个人成为富翁,他常跟访客谈起这张钞票,有一天,来了一个出家人跟他说:「你放在这里的1千块,永远都只是1 千块,但如果你当初将这1 千块捐出去,经过你的善心流传,这1 千块就会更有价值。」

每一块钱,每一分财富都应该善尽其用,在人间能够发挥爱心,这其实就是佛法的金钱观,佛教徒觉得,金钱如果是要流动和循环的,那麽,消费的原则应服膺善因果和善循环── 我们花的钱,要跟不好的因果和业力说「不」。如果我的消费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例如,有更多的森林会遭到砍伐、环境会更加恶化、海洋的垃圾也因而更加严重……,那等於就是用生态的耗损来承担我们的消费,即便只是一块钱,也像水波一样的,最终吹皱了一池水。

佛陀,布施,六度波罗蜜,大智度论,平安禅佛陀将「布施」当作是六度波罗蜜之首,是最重要的修行功德。你应该读过许多类似的经文,我自己喜欢《俱舍论》的这一句:「随时施,随其所应而布食」,现代人的金钱能够买到的,早就不只是衣食而已,但那种善意和给与,应该千古不变。

《大智度论》说「净施」,布施的心是乾乾净净的,「不为世间名利福报,但为出世善根及涅盘之因。」

不为什麽的布施,就如我们在慈悲中所花的钱,最後仍有意想不到的福报。有空的时候,请你务必观赏当年由杰克尼克逊(Jack Nicholson)主演,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导演的《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我觉得这是杰克尼逊最好的演技之一。

在电影中,杰克尼克逊所饰演的老人史密特丧偶後,在美国各地旅行,过着茫无头绪的生活,儿女都长大了,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需要他,他是可有可无的。回到家,当年他花钱做善事领养的一名非洲儿童寄来感谢信,说因为他的赞助,他现在可以上学读书了,他画了一张心目中这位白人爸爸的蜡笔画寄来,杰克尼克逊哭了,一个孤单老人的哭,却是安慰的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