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向内看,看到念头—何明远(Derek) 的「斜杠」人生

 图:沈仲怡 文:刘湘吟  2020/9/18     7613


瑜伽,静坐,修行,猴子(念头),斜杠人生,何明远(Derek) ,念头

近来新兴的「斜杠人生」一词,意指「双重职业」,譬如医师同时是园艺工作者、临时工同时是乐团鼓手……等。Derek(何明远)也是如此,他从事科技业业务工作,同时也是瑜伽/静坐指导者。

与瑜伽结缘,画出「斜杠人生」初笔
8月初下着雨的周一晚上,Derek下班後匆匆赶往上课地点——今晚他将带领约十名学员,展开90分钟的静坐练习。

瑜伽和静坐之间有何关系?两千年前,印度瑜伽大师Patanjali在《瑜伽经》中述及「八支瑜伽」︰,1﹒持戒。2﹒精进。3﹒体位法。4﹒呼吸法。5﹒感官回收。6﹒专注。7﹒静坐。8﹒三摩地。Derek说︰「这八支瑜伽,既有次第,也可以同时进行,彼此间相辅相成;其中前四支可以主动练习,後面四支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在成为「瑜伽/静坐老师」之前,一直有运动习惯的Derek都上健身房健身,直至近30岁时一个朋友邀他去上瑜伽课,第一堂瑜伽课,舒服、放松的感觉令他从此与瑜伽结下不解之缘。Derek的工作非常忙碌,压力造成睡眠困扰,而上了瑜伽课就很好睡——这是其他剧烈流汗的运动所没有的效果(因剧烈运动刺激交感神经,会使人处於兴奋状态,不易放松休眠)。

Derek觉得瑜伽是一个很神奇的运动,「以前我以为运动就是需要许多设备、要有很大的空间,才能流汗;但瑜伽只需要一张瑜伽垫的空间,只是几个动作,就可以流很多汗。」

经过两、三年练习,Derek对瑜伽的兴趣日益浓厚,在他准备利用周六、日上瑜伽师资班时,父亲病倒,当时很自然的选择就是放弃上师资班,「但我决定放弃後,每天早上醒来就有个个声音反覆出现︰你确定你不去吗?……」内心的声音如此清晰,Derek终於决定排除万难不放弃,并取得瑜伽师资证书。

父亲的病况虽然比原先医生的预测要好,但後来还是离世了。陪伴父亲走过生命最後一程,令Derek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在必然的死亡之前,人活着为什麽要有那麽多挣扎、不开心?那麽多执着,其实都是不必要、应该放下的。

之後他告别了从事了十几年的工作,让自己休息、充电一段时间,并第一次到印度旅游,到瑜伽学校体验、学习。

瑜伽,静坐,修行,猴子(念头),斜杠人生,何明远(Derek) ,念头

「学会和你的猴子(念头)好好相处」
此时Derek已经可以做到许多高阶的体位法,但当他到印度参加瑜伽学院的课程,「那里不强调高阶的体位法或什麽很厉害的呼吸法,只强调一件事︰静坐。」在那里,他一次接触、学习静坐。第一堂课,让他感到非常挫折,「我可以做到很多瑜伽高阶动作,但我却无法坐在那里『什麽都不做』。不要说一个钟头,15分钟我都受不了。」脚麻、腰酸之外,心的不安定也让他挫折,总是会不断偷看别人,每一秒都难熬……

他不了解为什麽要静坐?去请问老师,老师说︰「你要学会和你的猴子(念头)好好相处。不能企图绑架它、压抑它,否则当你一旦放开它时,它会更加不听使唤。」怎麽和你的「猴子」当好朋友?「看着它。它跑来跑去、上窜下跳终於累了,跟它说︰『累了吗?我们稍微回来坐一下好不好,来数一数呼吸。也许数了三个呼吸它又跑开了,看着它,等它累了再回来休息一下,再来数呼吸……就这样,不断地练习,你的『猴子』就会愈来愈与你合一,而不是你管不住它。」

到了第四天,「我的心终於能够稍微安静下来。」那次的体验返台後,Derek其实也并未因此就多练习静坐,但正好那时他的手受伤了,无法做许多体位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於是有了许多机会练习静坐。

几年来,Derek养成了每天睡前静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家庭、工作、亲情友情感情……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滋养也好,綑绑也好,总是不时会影响、干扰着我们。如果每天能够有一小段时间,5分钟、10分钟也好,把这些都暂时『关掉』,把念头停下来,安静地和自己的『猴子』在一起,会很好。」

静坐,学习放下念头、没有念头;学习把注意力由「向外」转而「向内」。「现代人过度依赖外在的刺激,习惯向外看,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在。」通常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关掉对外界的注意力、转而向内看——「向内看是很重要的事,为何一定要等到生病的时候才去学习?」向内看,「初步是身体,再来是呼吸,最细致的就是念头。」瑜伽让人看到身体,而静坐让人看到念头。

瑜伽,静坐,修行,猴子(念头),斜杠人生,何明远(Derek) ,念头

真正的修行,在尘世里、生活中
从事科技产业业务工作的Derek,依然工作忙碌、压力很大,也难免烦恼。如何消化烦恼?「靠静坐。」Derek进一步分享他在静坐中的体会︰「有时候,你会感到身体好像是不存在的。你和这个世界没有关联……那是无比平静的快乐。世上所有事情都和我们的念头一样,它会来,也会走。」体会到这些,再面对现实生活里的种种「戏码」,就不会入戏太深、执着太重。

之後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又去了印度两次,并参加瑜伽学院的静默闭关课程,「学院的课程收费其实很便宜,绝对不是为了营利而做这件事。我在想︰为什麽老师要花一生的心力做这种服务他人的事?」在某天的静坐中,「我听到从内在涌出的一句话︰这一切都不是你的。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非常清晰的这句话,瞬间让Derek泪水溃堤,他深深忏悔,自己所学会、拥有的一切条件与资质,「不是我的。是别人给的。」因为感恩,从此「服务他人、与他人分享」也成了Derek所认定的生命价值。

对於自己的业务工作与瑜伽/静坐指导者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刚开始Derek觉得自己彷佛有点人格分裂,但後来他发现「二者其实是一件事。并不冲突」。「正因为我的业务工作,对於现代人的痛苦和烦恼更能够感同身受。」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里,而是在尘世里、生活中。」

虽然同时有两个职业使他原本忙碌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上瑜伽或静坐课时,我与学员们分享的种种,其实也是在说给自己听、清洗自己。我以为我在做服务、付出的事,其实我自己得到最多。」尤其看到学员们身心上的正向改变,让他心里有无尽的喜悦。

网上有这样一段关於Derek的介绍︰「一个跟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上班族,对於工作、家庭、生命曾经倍感压力、无处可逃,因为瑜珈而改变,重新发现生命的目的及意义。希望能将这一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生命是如此奇妙而丰富, Derek的生命分享,看似平凡却不平凡,令人欢喜、赞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