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活出生命的新视野

 图:沈仲怡  文:中安  2023/9/13     5614


平安禅,静坐,冥想,传承,禅修,心道法师,打坐,四步骤,慈悲

在社会上,很多事情被视为理所当然。从小就要拼命读书,有好的成绩、好的学历光环,未来才有好的社会地位及工作,也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结婚必须生子来传宗接代,媳妇要侍奉公婆,老公要成为经济支柱,再辛苦也要维持住婚姻;工作上为了保住饭碗,不管合理与否,都要听老板、主管、客户的,即使负荷过载也要想办法解决。

为了满足这些期待,我们没有时间回到平静,连半小时的打坐都显得奢侈无比,每天每天追着各种自己或他人给的目标,压力、业绩、责任……总形影不离的跟着,好想逃离,却只能忍耐,让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吃药求医,最後连精神都快要崩塌,活的缺乏幸福感,对什麽都提不起劲,甚至开始看什麽都不顺眼。

如果我们因佛法而受到鼓舞,因上师的教诲而感到充满希望,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除了把佛法的智慧带进生命,我们也同时要练习直视自己的烦恼、恐惧,主动打破生命固有的藩篱,让智慧之光更深入生命,启动内在的佛性与慈悲之心。

老板的期待是如此真实,家人的需要也是迫在眉睫,身体的状况也的确越来越差,如果用惯有的模式急着做回应,仍然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满足不了外面的期待,只有难受和沮丧,最後乾脆把自己的心关起来,就不必费力的去在乎别人的感受,毕竟能做到现在这样,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什麽是修行?就是粉碎自己的习气,摆平自己的心。」心道法师曾说。爱因斯坦也提过,如果重复相同的事,期待有不同的结果,是愚蠢的。现实逼迫我们无法思考,但我们仍然有出路,这个最好的选择,便是禅修与维持正念,好让我们在同样的生活模式中,用新的视角或行动去面对,去打破僵固的人生样态。

如果爸妈承袭更长一辈的行为与思想,我们不想买单而总是反抗,却又为自己的不孝顺生起内疚、困扰、自责、无奈......。唯有用有别以往的视野去看待父母,知道他们是不自觉地被影响,知道他们不晓得生命还有其他选择,知道他们无法给出不曾拥有的,知道他们也是渴望被接纳、被深爱的。

在这样的新的认知与视野之中互动,关系就会改变,烦恼也随之减少,禅修中反覆练习的止、观,便能帮助我们长期保持在清明的觉知状态中。要止於过去的思想模式,必须先看到自己被那些旧有观点交缠着,曾经的创伤、不美好的回忆,平时难以面对,然而,当我们在禅修中回到比较平静的状态,才去看那些旧的回忆、旧的愤恨,会发现自己并非只能当一个被害者,那些看似加害的人们,其实内在是充满恐惧、不安或是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下,才会这样对待他人。

於是我们能看见,造成我们内在伤痛的人未必是恶人,自己也并非无法接纳、包容伤害我们的人,只是大家都处在苦难之中,无法客观的觉知自己的行为,没有选择最好的做法,只是一再重复自己的惯性。如果我们时常禅修,能够在生活中保持更多清明,去客观看待现在发生的一切,就不会一再被新的人事物勾起旧有伤痛,不自主的发怒、伤害他人,或压抑、贬抑自己。

禅修不仅是禅堂或道场的修行,更是生活中的修持,随时随地练习止和观,去看见烦恼,去破除旧的模式,透过动中禅来活出正念,感受属於当下的幸福,当我们不被过去的阴影或未来的担忧而牵绊,那麽,当下的自己便是真正的自由,便能真实体验生而为人的美好时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