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与「攀缘」有甚麽分别?

 图:buddha  文:珠海市普陀寺  2024/9/3     543


平安禅,静坐,冥想,禅修,四步骤,觉知,坐禅

「随缘」与「攀缘」是两个源自佛教的词汇,虽然都有「缘」字,但这两个词语在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

「随缘」是具有佛法智慧的名相,是指随顺时节因缘去做事,意味着顺其自然,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是一种放下执着、顺应自然法则的态度。

这种态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有其自然的生灭变化,我们要随顺这些变化,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改变。

随缘的人少欲知足,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但对於结果则持有开放的心态,不执着於特定的结果。立足点是放在自己这个地方,活得自在、充实。没有缘分,就完善自己;有缘分,要观察时节因缘是不是可以去做。

「攀缘」是有意识、有策划地去攀上某种机缘来达到目的,是出於执着和贪欲,不断地追求和依附外在的事物。攀缘就很累了,就有求於人了。有求於人,就不自在了。

攀缘往往会对外在的条件和他人的评价过於在意,试图透过控制和改变环境来获得内心的安宁。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更多的焦虑和不满足,因为外在世界永远是无法完全掌控的,依赖外界的满足感是短暂的。

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就是我们福德智慧还没到那个份上,不圆满的时候,叫穷。穷的时候,料理好自己,就诵经、念佛、拜佛,自己修行。达,就是通达了,福德智慧深厚了,这时有兼济天下的能力了。我们观察因缘是否成熟,因缘成熟,就可以随分随力地行事;因缘不成熟,就还是随缘。

随缘并非消极,而是充满智慧的。我们不妨思考,世间的一切,有多少事情要去做?最重要的事,是好好修行,这是我们本分的事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随分随力地,帮助其他人来完成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叫深报佛恩。

希望大家能顺应时节因缘,随分随力度过这一生。不勉强,不攀缘。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