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养身 以禅修心
图:沈仲怡 文:黄丞萱
2017/4/5
8282

地球开发过度,气侯变迁造成生态持续恶化,虽然已是春分时节,灵鹫山上依然寒风冷冽,僧俗二众弟子於此期间正进行七七日禅关,不仅修炼心灵,也磨练肉身。一般人对素食者的认知,因多食蔬菜,身体偏寒,让人不禁好奇:如何在冷风寒雨的山上,维持身体温暖,让禅修时的内心坚定,不受肉身感知而动摇呢?
担任灵鹫山无生道场的大寮养生顾问阿雀老师,拥有数十年深研本草纲目及中国饮食历史文化,对食物特性了若指掌的她,每日与大寮志工共同讨论当日斋食内容,针对每餐所用食材,调配出养生饮食,供大众食用,不但让身体得到滋养,也藉由料理色香味俱全的好食物,响应心道大和尚「爱地球、爱和平」理念,传播爱与和平的正能量。

禅修的食材跟一般人的饮食有何不同?广纯法师提到,饮食调配的好,能帮助禅者修行得力;反之,会令禅者身心不安,难以专注在法门上。如何吃对食物,对关期来说可説是相当重要,因此,食材的选取,最主要、也最简单的就是「当季」、「当令」,因为当季的食材是最有能量的,从一粒米到一片叶都需聚合整个宇宙能量,包含日、月、星、时间、氧气、种子、土壤、知觉等等,无阳光叶子不生,无云朵雨水不下、无雨水新叶不长,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
乾净无污染的食物具有疗效,吸收土壤、雨露精华的食物,自然是最富含营养的,对人体有莫大助益,与正在禅修的人相结合,更能提供能量。如果大自然宇宙的生命能量被污染,使得农作物受到影响,我们食用了也不会健康,而如何找到乾净无污染的食材,让禅者安定,其中也包含自己的生命。
肉身是心的容器,虽然禅修讲求的是调养心性,但如果容器不够坚固强健,心也难以维持稳定。每日饮食不但提供活动能量,也在修补调整身体,透过食材性味的调和互补,让身体吸收的营养发挥到最大,个中也是一门学问。还记得我们所修习的经典之一《华严经》,当中阐述多元的世界观,是生命大学习的概念,也是多元共生、相互依存的概念,一切众缘和合就是华严的呈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