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观心,卸下妄心

 图:Andy Fu  文:中安  2022/5/26     1749


打坐,禅修,日日觉观,平安禅,心道法师,手机

每天一觉醒来,就进入了待命状态。梳洗更衣後,准备搭车上班;通勤时,站着的人习惯滑着手机,有座位的就趁机补眠;下了车,买好早餐,与旁人踏着类似的步伐,走在日复一日的路径上,准时抵达打卡机,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停不下来。无论是不自主或半受迫的,每一天、每一刻,眼前所见的一切映入脑海,自动化地反射出情绪或评断,再储存到脑内的记忆体。听见的、嗅闻的、嚐过的、触碰的也都是,感官蒐罗着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讯息,这些资讯或许原应是中性的,却在我们个体性的诠释之下,有了是非、黑白、对错、强弱、好坏等二元性。所有的讯息,化作了念头,强化的念头则成了妄念,一次次的加强,再变成了信念、价值观,成了我们执取的、非它不可的强烈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大手机,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视窗,
一直在收集资料,然後变成我们内在的妄念、执着。
――心道法师《问禅》关掉手机(之一)

试着把手机放下来,体验失去手机的感受,是否会慌乱、不安、手足无措?

少了手机,无法知道接下来的行程,不能随时查资料、不记得客户的电话、不能用line聊天、不能上FB看亲友动态、不知道哪个地方怎麽去,还不能打电动、听音乐、拍照录影,甚至不晓得现在是几点几分……。失去手机,几乎是失去了一个可以时常黏着的对象,好让我们不必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可以继续的活在惯性的状态,徜徉於六尘之中。

但我们却迷失在自己这台大手机里,任凭妄念带着我们认定外在的一切:「服务人员就一定要亲切有礼,为人子女就应该听从父母的话,先生赚得多太太就要多忍让一点,有好东西姊姊就该让给弟弟。」――习以为常的听闻着,若不带着觉知去辨识,那些言语资讯,就在无形间建构了意识,驱使我们这般要求自己、评价他人,每个人都活在不由自主的妄念牢笼中,而遗忘了「万法无自性」才是我们最该在生命中深入体察的。

所以我们打坐为什麽不能进入三摩地?
就是没有关闭这六个门窗,
这六个门窗相应出去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我们接受外在所有的影像变成想法,
从想法变成妄念、执着,
让我们的空性没办法呈现。
――心道法师《问禅》关掉手机(之二)

若专注於聆听,寂静并非无声,喧闹也非有声,因为我们仅关注耳根、关注内在思绪。若透过聆听生出想法,也允许它来来去去,不将它留下,一旦留住了、着相了,那些听到的就扭曲了,而不再只是曾经的那道纯然之声。怒骂或暖语,都可以练习听「无声」,关键不是耳朵的功能性,而是我们有没有觉观的能力,让自己静下来,一边听,一边看着自己的情绪、思想,或起或落,似是似非,都没有关系。

「听者有心,说者无意」,耳熟能详的这句俚语,是我们日日觉观的参考。有心、有意,未必是真正的有爱、有情,一旦有某种固着的观点,就无法容纳其外的一切。六尘是观照自我的借镜,六根是我们修行的视窗,让我们练习藉窗观己,慢慢的和视窗保持距离,让内在的空性在遮遣後呈现出来,吐露出自性光明的芬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