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弦易断,松弦无调

 图:沈仲怡  整理编辑:刘湘吟  2025/8/25     207


平安禅,静坐,冥想,禅修,四步骤,觉知,坐禅,护关,法工,心道法师,乐活禅,断食禅,禅友会,读书会

 

2025年1月1日晚间线上的「禅生活共学」,广纯法师讲了一个佛陀时代「修行如弹琴」的故事,您听过吗?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名叫二十亿耳,他本是一位着名音乐家,出生富裕名门,是父母的掌上珍宝;在有一天听闻佛陀说法後,深受感动的他发愿出家,从此过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头陀苦修生活。

经过一段时日的刻苦修之後,二十亿耳的身体渐渐衰弱,但仍未开悟;他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感到似乎难以再坚持下去,他心中起了烦恼,心想︰「我已苦修了这麽久,仍无法开悟……是不是苦修的方式不适合我?还是我还俗好了,做佛陀的护法,以布施累积福报求开悟……」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的心思。有一天,佛陀来到二十亿耳修行的地方,问他:「你曾经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我问你,弹琴时,如果琴弦太紧,会怎样呢?」

二十亿耳回答︰「佛陀!琴弦太紧是会断的。」

佛陀问︰「那如果太松呢?」

「琴弦太松,就无法弹奏出声音。」

佛陀笑着说:「修行,也像弹琴一样,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太松都容易出毛病。如果把自己绷得太紧,过度精进,心中起烦恼、生无明,就会退失菩提心;若太懈怠、太放逸,就如同琴弦太松一样,也会退失菩提心。要合於中道,不可太执着,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着於表相。把心放得平和些,凡事都应追求中道。」

二十亿耳听了佛陀的开示,恍然大悟。之後他把心安静下来,经过一番调整後再继续精进修行,不久後开悟、证得阿罗汉果。

这就是「紧弦易断,松弦无调」的道理。不只是在修行方面,这个道理应该说适用於所有事情,您觉得呢?


推荐阅读